01 書封.png
#一份優秀雜誌的誕生都需要「編輯」
 
  大學時我特別喜歡看雜誌,因為雜誌就像一扇又一扇的窗,每扇窗看出去風景截然不同,像Cheers雜誌讓人看見職場的辛酸與成就;商業周刊提供國際的經融分析;GQ除了帥哥美女,也給人多了份異國情調,彷彿出國欣賞美景;網管人雜誌提供網路知識,小日子讓我們看見不同生活的情調。
 
02 看雜誌.jpg
 
  每份雜誌都帶領我到不同世界,看見那裏的驚奇、美好與辛苦之處,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精采。看著這些目眩神迷、眼花撩亂的雜誌,讓我對未來產生無限的想像。
 
  雖然就讀理工科系,但當時的我偶爾會幻想成為一名雜誌編輯。
  將文章的知識吸收、萃取精華並完美的且呈現給讀者的工作,令我心生嚮往。
  出社會後,雖然對編輯這份工作已不再渴望,卻也好奇著實際上的編輯應該是甚麼樣子。
 
03 放大鏡.jpg
 
  於是看到這本《編輯七力》,二話不說就買來細讀。
  能夠寫如何成為編輯的人,肯定是十分有經驗的資深編輯。
 
  這位康文炳先生就是這樣的人,年輕時,先去各大報社跑新聞,後來輾轉成為編輯,一做就了二十幾年。他待過《民進報》、《台灣時報》、《中國時報》、《經濟日報》、《明日報》、《壹週刊》、《工商時報》、《數位時代》、《商業周刊》,而這幾年就任《財訊》雙週刊資深副總編輯。
 
  作為一個資歷深厚的編輯,自然有許多心得與經驗可以分享。
  這本書驚豔之處有兩點:一是他對於編輯剖析得非常深入,幾乎是全方位都說明得清清楚楚;二是他分享就任《壹週刊》編輯的經驗。在大眾的眼中,《壹週刊》幾乎就是個八卦、跟腥羶色掛勾的雜誌,裡面無論是跑新聞的還是編輯,似乎都是嗜血瘋狂,不血流成河不罷休的人。
 
  但他在《壹週刊》卻得到最震撼的教育,當時周刊裏的寫手,在雜誌出版後就會直接面對讀者,跟讀者來場直球對決。有趣、無趣的文章在這場直球對決下一目了然。這樣直接的方式對於周刊來說自然效果良好,但對於寫手與編輯來說是最困難的挑戰。好的時候自然開心,但壞的時候,那種無地自容的難受絕對是刻骨銘心的。
 
  這些經驗都成為編輯的養份,而《壹週刊》的生活也跟大家想像不同,更像是一種刻苦的修練。
    
#一份雜誌存活不易
 
  一份雜誌存活不易,例如中文版《Newton牛頓科學雜誌》,在1983年創刊,深受喜愛跟支持,但在2018年5月因為財務困難跟合約到期,最終決定停刊;以前提供遊戲資訊的《電腦玩家》,從1991年開始運作,也受到遊戲玩家的喜愛,最終卻也在2009年7月結束營運。這個《壹週刊》也曾在2020停刊,在2022年才宣布重新營運。

 

04 電腦玩家.png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儘管這些雜誌都富有深度,也深得喜愛,獲利卻無法支持營運,最後只能停刊。
  盡管現在雜誌生存不易,確也有許多新的雜誌出版,這些新的雜誌,肯定也知道雜誌運作不易,卻有著自己的理想而創立雜誌。
 
  作者開宗明義便說明,一份雜誌的誕生,只有兩個原因:有錢可賺或有話要說。
  無論是哪種,雜誌要能運作下去,就需要有人持續購買,人們會買,就是因為有需求。可能是文藝、電腦資訊、科學、遊戲的需求,當雜誌能滿足,人們就會持續買下去。
 
  一份雜誌若要持續下去,就需要做到兩點:深化內容,創造更高的支持度,以及擴大內容,增加購買的人數。這兩個內容缺一不可,而且這兩點不只充滿挑戰,還很矛盾。要深化內容,適合的受眾就會減少;要擴大內容,人的忠誠度就會變低,要如何做到平衡,就是每份雜誌的挑戰。
 
  但無埨是哪個,雜誌都需要能寫出讓人喜歡的內容。為此所有編輯都無所不用其極。
 
  書中令我印象深刻的進步方式,就是剛剛講的《壹週刊》震撼教育。當最新的雜誌出版後,他們會到商店駐點,當有人購買後,便會邀請對方來《壹週刊》的會議室。當人們到會議室後,會有主持人詢問對每一篇文章的心得。這個時候,每篇撰寫文章的撰寫人,就會到議室後方觀看現場情況。
  主持人會一篇一篇的問:「這篇文章覺得好看的請舉手。」
 

05 開會.jpg

 
  當會議室的讀者一片沉默,沒人舉手時,那種尷尬跟壓力是非常大的。而這種方式,也是對內容的直球對決,讓每個編輯馬上知道讀者的樣貌,以及讀者的喜好,馬上進行修改。
 
  一份雜誌雖然要聽讀者的話,卻也不能完全聽讀者的,另一個有趣的故事是,每次的讀者邀請會後,主持人都會問對於雜誌的建議和改進的地方。
  很多讀者都說:「希望能減少八卦與誹聞的內容。」
  這些建議都會傳到主管耳中,但《壹週刊》創辦人黎智英聽到這件事情後,便對作者說:「甚麼都可以聽讀者的,就只有這個不行。」
    
#雜誌內容會經歷的過程編輯需要的七種能力
 
  要找到人們的需求,並且加強自己的寫作能力,才能產生出好的雜誌。作為編輯,不只要會寫,還有能掌握雜誌的主題、知道大家該去蒐集那些資料,結構要怎麼寫才會好看。對於一份雜誌來說,編輯就是雜誌的靈魂,沒有編輯,雜誌就像是冰冰冷冷的機器,運作卻不知道為何而做。有了編輯,雜誌才會生動有趣。
 

06 機器.jpg

 
  作者身為資深的編輯,有著自己的一套編輯經驗。他將編輯分成三個階段,以及編輯所需的七個能力。這些全方位的說明了編輯該有的能力與經驗。
 
  編輯的三個階段中,第一個階段就是要選擇主題,並且選擇文章的內容與結構。
  當這些確定之後,第二階段就是需要採訪與研究,收集寫作所需的資料。
  而第三階段就是產出內容的階段,需要寫文章、確定視覺圖片以及下標題。
 
  作者簡潔完整的列出這三個階段,無論你能力好壞,只要按照這三個階段,你就能產生出一份雜誌。但要成為一位優秀的編輯,就需要七種能力,這七個能力才能使雜誌充滿活力。
 
  這七個能力分別是定位力、選題力、結構力、採訪力、寫作力、視覺力、標題力。
 
  定位力指的是訂下雜誌的市場,尋找並定位雜誌,讓讀者知道這個是科學、文藝或是其他相關的雜誌。
 
  選題力自然是在確定自己的市場後,尋找這個市場下人們會想知道的主題。
 
  結構力指的是文章的結構,作者有提供一些結構技巧讓人們可以直接使用,例如我確定要寫跟遊戲相關的主題,我們可以試著用過去-未來的技巧,用前世今生的結構來撰寫這篇文章等等。
 
  採訪力自然就是蒐集資料的能力,採訪能力越強,越能挖掘出別人不知道的內容,自然會有更多有趣的內容可以說。
 
  寫作力就是寫作能力,作者核心新說的是,寫作的內容要先能感召他人,裡面的知識才有人會接受。
 
  視覺力就是只整個雜誌的畫面。人們都是視覺的動物,只要有美感,人們自然會接受。
 
  最後的標題力,就是讀者閱讀的起點,能夠抓住眼球、抓住重點、抓住感動的標題才能有人喜歡。
 
  作者將每個能力都獨立成一個章節,提供自己的經驗與知識。
  只要整合這三個階段與七個能力,就能成為一個優秀的編輯。
 
  編輯是雜誌的靈魂,在現在雜誌不易生存的情境下,仍然義無反顧投入的人,自然非常不容易。
 
  編輯七力並非一朝一夕可以達成,這本書像是編輯的路標,讓我們能夠理解作為編輯需要的能力,也讓想投入編輯的人能夠找到方向。
 
  本書的知識與經驗,都能夠幫助編輯成長茁壯,讓我們有更多的好雜誌能看。
  
#西安心裡話
 
  雜誌跟書的差別在於,書需要長時間琢磨,而雜誌必須在短時間內就完成全部。就算是季刊,也需要在三個月內產生出優秀的內容跟編排,而一本書,可以持續半年甚至數年的時間才創作完成。在這短時間內,編輯都需要經歷先前提到的三階段,並且不斷的付出勞動才可能在時間內完成好的內容。
  而在現在雜誌不易生存的情況下,就算有好的內容,也得到讀者支持,但購買雜誌的人數不夠,也是無法經營下去的。
  在這樣製作時程短,雜誌受眾人口不多,又需要大量成本與技能的條件下,仍然有許多人想出版雜誌,說出屬於自己的話。我十分佩服這樣的人。
 
  對於這些有志於製作雜誌的人,這本書我相信會是本十分有用的書,只是若是初學者,看這本書可能不會有幫助,因為這本書提供的是全方面的觀念,但要怎麼實作,就必須要先有經驗,而初學者最缺的就是經驗。
  若有志投入編輯的夥伴,可以先參考各類的書籍,並且實際投入,等到有經驗之後再閱讀這本書,我相信肯定會大幅增加自己的編輯能力。
 
  若是作為一個普通讀者,這本書能夠提供全方面的觀點,很適合當作了解編輯的入門書籍。因為無論是一本雜誌誕生的過程,或是一位編輯需要的能力,都具體且細節的說明,這就像是開了一扇窗,介紹了編輯每日辛勞的結晶。
 
  看完這本書,我只想說,一本雜誌成刊不易,對於每一本雜誌,我會都抱持著滿懷的感恩閱讀,珍惜每一本好的雜誌。
 
#延伸閱讀
 
#感謝誌
 
  感謝您的閱讀,您的支持與肯定,是我繼續寫作的動力,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或留言,定時留意著這個網站,我們下篇文章再見囉。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安薩斯西安 的頭像
    安薩斯西安

    安薩斯西安 生活娛樂頻道

    安薩斯西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