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01書封.png
#史上最有生產力的人與生產力公式
 
  作者被TED封為「史上最有生產力的人」,在2013到2014年間進行研究:如何全方面的提升生產 力?他把執行的過程寫在部落格「最有生產力的一年」,引來超過25萬人次到訪。身為史上最有生產力的人,他在上了大學 之後,更是運用所學到的效率相關技巧,在最短時間內不僅完成學業、拿到全A的成績,在此同時還兼兩份工作,在畢業後也順利拿到這兩家公司的聘書。

 

02生產力.jpg

 

  身兼數職、又都能表現完美,代表他有著高效的時間管理技巧。作者在書中總結了生產力的公式:生產力=時間X精力X專注力。

 
  書中所定義的生產力,指的不只是做出多少事情,而是產生多少「成就」。寫了一千字是做事情,但寫出一篇讀書心得是一個成就。
  我們讓所做的事情變成一個可以給別人看的成果,這就是成就。
  作者讓我們專注於做出的成就,而非單純的事情,讓我們的行動能聚焦在有意義的事。
 
  專注力指的是你當下的集中力,大多數的人在上班時雖然都在處理工作,但因為專注力渙散,導致效率變得不高,所以如何讓自己在該做事情時擁有高度專注力是生產力的關鍵。
  再來是精力,精力指的是自己的體能、身心狀態。一樣用上班來舉例,你可能喝了咖啡、提振精神讓自己保持專注,但昨天沒有睡好,或跟女朋友吵架,使你的精力疲弱。雖然有專注力,但卻還是容易漏東漏西,導致產出的成果有些瑕疵。所以精力是讓自己行動的能量,無論是睡眠、飲食或者是人際都會影響到這一塊。
  再來自然是時間。我們該如何管理時間,安排自己去做當下最重要的事情,都是屬於時間的部分。
  這公式很簡單,卻很強大。
  用讀書考試舉例,如果我想要考多益,根據這個公式,我們肯定要安排持續的時間,例如每周兩天晚上準備多益。這時我們要注意自己的精力與專注力,把這些記錄下來。

 

03讀書.jpg

 

  在持續兩周後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注意力一直不集中,可能是好玩的遊戲、或是好看的劇吸引了你的注意,所以你就需要排除,或者改變環境,或者限制自己回到家只能讀多益。

 

04 玩手機.jpg

 

  持續一個月後,你做模擬測驗,發現可能時間離目標的分數還有一百分,這一個月大概進步了五十分,這個時候你就需要增加時間,讓自己的分數達到目標。

  從這個規劃來看,就可以發現,你可以藉生產力公式來修正自己,達成目標。套用在其他目標上也是如此。
  
  書中自然不止提供這個公式,另外還教我們如何調整自己的精力與專注力,讓自己能夠更有效率的解決問題。我個人在閱讀的過程中,受用最多的自然是這個生產力公式,另外還有一個觀念讓我覺得很受用:除了快、也要讓自己慢。
 
  簡單來說就是保持對自己而言有效的步調,讓自己能夠快速的增加效率,也能在休息時放鬆自己的步調,讓大腦、身體放鬆,才能讓生活過得舒適。
 

05 Releax.jpg

 
#實際操作方法:三件事情法則
 
  獲得生產力的公式可以讓我們調整自己的步調,但是對於一個初學者,我們應該如何產生有效的目標呢?作者也提出自己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三件事情法則」。
  每天一開始,便問自己:今天要完成的三件事情是甚麼呢?
  藉由這個提問,我們便會開始思考當天最重要的、最緊急的事情有那些,把這些事情列出來,選擇三個最重要的去執行。
 
  作者也嘗試過其他的數字,例如一件事、或者是五件事,但實際執行下來,三件事情法則是最適合的,三件事情說多不多,說少不少,能讓自己產生足夠的動力,也不會太少,所以作者會推薦大家持續保持三件事情法則。如果當天狀況好,當然可以做多一點,但如果狀況不好,只做三件事情也是讓自己保持高產出的狀態。
 
  作者不只是當天規劃三件事情法則,每周一開始也會列出三件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事情,讓自己能夠追尋。每周的三件事跟每天的三件事差別就在於,每天的事情是當天可以做到的,每周的事情就是要持續累積才行。例如我們可以每天寫出三千字,但只有每天寫,我們才可能在這周寫出破萬的文字。
 

06 寫作.jpg

 
  每周的三件事要著重在人生跟工作上的目標上,例如工作專案,或是個人的計畫,讓這些專案或計畫有推進的目標才算是每周的三件事情法則。
 
  有了這個行動,我們就可以實際執行,記錄下來自己每天做的事情跟狀態,然後藉由一開始說的生產力公式來調整自己的行動方向跟生活狀態。
 
  那要怎麼調整自己的專注力、精神呢?作者也提到了兩個方法:釋放與刪除。
  我們的一天只有24小時,專注力、精神也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必須要有所選擇。作為一個被TED譽為最有生產力,同時兼顧了兼職、課業跟自我成長的人,作者仍然像我們提出這點,要我們把對自己而言不重要的事情給排除。
  這就像是種植稻米,在我們開始種植稻米時,除了耕田和施肥,還有一個重要的是就是拔除雜草,拔除那些會吸收生產力養分的事物。
 

07 摘果子.jpg

 
  釋放指的是找出對自己而言不需要的事情,刪除指的就是把生活當中會影響自己的事情盡量刪除時間。例如玩手機遊戲,這件事情是人們放鬆的重要時間,但大量使用肯定會降低自己的專注力與精力,這個時候就要努力的刪除。
 
  總的來說,作者再三強調一個觀念:少即是多。
  我們要做的事越少越好,也不是甚麼都不做,而是保持三件事情法則,釋放與刪除多餘的事物,就能讓自己的生產力越來越高。
  
#產生創意、靈感昇華生產力的方式
 
  用三件事法則加上生產力公式,我們就能持續增加自己的產出,但想變成優秀的人,能夠產出東西是不夠的。現在這個AI時代,任何東西都可以靠AI來產出,文章、程式、新聞、連想法都可以讓AI提出,但有一個東西是AI沒有辦法的,那就是創意與靈感。
  AI可以創造出無限的想法,刺激你的靈感,但最終還是要由我們人類規劃出對人們有價值的東西。世界上許多傑出的人發現了全新的物理法則、或是創造全新的感人小說,這些都是來自於探索自己的靈感。
  我們要變得更優秀,除了增加產出之外,增加我們的創意與靈感,是變得優秀的下一步。我們不需要像諾貝爾物理學得主那樣提出改變世界的理論,只要想出能讓自己生活更順暢,更能增加效率的習慣或者是想出對自己有幫助的學習方向,都是能讓自己前進的方式。
  簡單而言,生產力像是火車的動力,而創意與靈感就像是火車軌道,我們有強大的動力,卻沒有軌道的話不只前進困難,還會跌跌撞撞。只有創意沒有動力,就像只有鐵軌沒有火車,也終究無法讓我們前進。
  那要如何增加創意跟靈感呢?
  作者指出,放鬆就是讓創意與靈感出現的方法。雖然放鬆的時候沒有生產力,但能讓自己思維發散,讓新的創意從中出現。
  作者非常推薦的放鬆方式就是淋浴,他自己常常在淋浴的時候湧現許多想法。而比爾蓋茲、貝佐斯推薦的放鬆方式是洗碗。他們常常在洗碗的過程中獲得新的靈感。
 

08 淋浴.jpg

 
  從這些人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發現,放鬆其實不是甚麼事情都不做,而是做一件簡單的,能夠讓身體自動操作,讓腦袋放空的事情。在身體持續在運作,大腦卻能夠騰出時間來思考的時間,最能激發出我們的靈感跟創意。
 
  根據者本書的教學,我們就會掌握提升動力、創造方向的能力,祝福大家在閱讀後也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生產力火車,在自己設定的遠大前程奮力前進。
 
#西安心裡話
 
  這本書是很多年前的書,作者提出的許多經驗都是個人經驗,後來有更多人投入研究生產力、專注力的書籍,因此產生了更多的技術與理論。這本書我覺得很適合作為初學者閱讀,在擁有觀念之後再進一步去學習更多的理論跟繼續,才不會走偏。
  因為這本書提出許多實用的嘗試,讓我們可以實際跟著操作,簡單好上手,而不向理論跟技術用了許多學術佐證跟觀念卻很難真的用在生活中。
  另外有趣的一點是,這本書其實並不主要教你搾取更多的時間,而是讓自己專注在自己的時間上。當你專注在自己使用的時間上,其實自然而然你就會省下時間,把浪費掉的時間用來專注,你所要做的,就是紀錄跟調整而已。
  這就像是你想要省錢,並不是努力抵抗誘惑,而是先記錄自己的花費,然後觀察自己的花費。你就會從中發現自己花錢的習慣,找出多餘的花費,在下一次又要花多餘的錢時提醒自己,不要亂買。雖然你沒有用力的對抗誘惑,但自然而然的,你就會開始省錢。
 
  這本書教的創造生產力火車與軌道的方法,也有其他的書籍在介紹,關於增加生產力,可以去看《上班前關鍵一小時》,書中提出最佳的生產成就時間,就是上班前的一個小時,並且提出要做哪些事情,讓這一小時變得值得;另外也可以看《防彈筆記法》,書中是藉由紀錄與修正來增加生產力,主要是講如何記錄資訊讓自己可以檢視。
  關於如何創造靈感的火車軌道,可以去看看《思考整理學》,書中教的全都是激發、醞釀創意與靈感的方法,並且教你判斷如何才是「獨立思考」的人,也可以去看《曼陀羅計畫表》,讓自己釐清自己的人生目標,規劃出屬於自己的遠大前程。
 
#延伸閱讀
#感謝誌
 
  感謝你的閱讀,你的支持與肯定,是我繼續寫作的動力,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或留言,我固定每周會分享一篇閱讀心得,那我們就下篇文章再見囉。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安薩斯西安 的頭像
    安薩斯西安

    安薩斯西安 生活娛樂頻道

    安薩斯西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