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成為能獨自飛翔的鳥兒
雖然有閱讀的習慣,但我常常感覺到一件異常的事情:讀了很多書,但用處不大。
身為工程師,自然會有程式書籍,這些書籍在我需要的時候我會參考,幫助我開發,所以很實用。
這類工具書針對實際的需求撰寫,情境也相同,自然能使用。
但其他的書呢?如果我想要增進社交能力,能在聊天的時候,拿著卡內基的《人性的弱點》參考嗎?
「先生不好意思,先等我一下,書中叫我積極的態度面對你...讓我尋找一下我的積極態度。」
就算先背下來,用書本上的技巧去跟人交流,總會覺得少了甚麼。
書中的知識,終究跟我們實際的環境有些不同。而這些不同,使得書中的知識突然間沒有了用處。
內心隱隱約約有種焦慮,覺得這些書都很棒,如果有考試考這些書的內容,自己也有自信拿到高分,但實際用起來卻左支右絀,怎麼都做不到書中交給們的知識,最終成了讀了很多書,卻如同沒有讀書的狀態。
我們都知道這是沒有把書中的內容內化,但是要怎麼做,才能把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內化呢?
直到拿起這本書後,心中這些焦慮才得以化解。
這本書明確的點出了,讀了很多書,在考試上能拿高分,卻沒辦法應用在生活中的人,是因為它們善於記憶知識,卻不懂得如何活用知識。像這樣的人作者稱之為滑翔翼人,需要有對應的風才能滑行,卻不能獨立飛行,利用知識到達想去的地方。這些人或許在學校上順風順水,有著高學歷跟老師的青睞,但出社會後卻甚麼都不會,也都做不好,最終只能抑鬱度日。

這並不是學校教育的初衷,也不是我們學習的初衷。
而那些能夠活用書中知識在生活上的人,作者稱之為飛機人。因為飛機代表能夠自己飛行,無論是遙遠的國度,或是幾千公里的遠方,都能飛到。
但我個人覺得飛機人有點難聽。
「你真的很飛機人耶」這句話怎麼講都感覺不到稱讚。
我們不如稱之為,能獨立飛行的鳥兒。
這本書的核心目的,就是教你成為獨立飛行的鳥兒的方法。
#學習的好壞來自於好奇心而不是記憶力
本書的整體架構像是一位博學的教授用輕鬆直率的語氣向你介紹他的學習經驗,但不向是其他的讀書法,這本書更著重在觀念與心態,告訴你一個獨立思考,活用知識的人是甚麼樣子,還會擁有甚麼心態。
其中最特別的心態,就是偷學心態。
我們常看的古代小說,無論是僧侶或是武師,剛入門第一件事情,就是洗衣掃地。
所有老師都不會教你任何東西,也不指派別人教你。我們若真的要學習這些知識或經驗,就必須偷學,在一邊掃地的時候一邊觀察老師平常的作法與展現技術的時候,去思考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而這就是作者最推薦的學習狀態:旺盛的求知慾,以及獨立思考的狀態。
沒有旺盛的求知慾,就沒辦法學習;沒有獨立思考,學到的東西就不能活用。
這也是每位大師知道的,只有同時擁有這兩個的人,才可能學到最深、最精的知識。而要怎麼找出這樣的人呢?就是在他們入門的時刻,一律都去洗衣掃地,做最粗重的活,在這樣的狀態中磨練心志、求知慾,以及獨立觀察、學習的狀態。
而這個就是偷學。
如果我們有著旺盛的求知慾,卻沒有獨立思考,那麼即便一開始老師便把學習的知識都交給你,你也只會把這些知識記憶下來,成為一個道理,卻不知道這個道理要怎麼使用,最終還埋怨老師沒有把所有交給你。
所以學習最重要的不是你能不能記住知識,而是你能不能活用知識。
於是我之後在閱讀書籍時,會開始思考:書中說的知識是甚麼意思呢?這本書延伸的概念是甚麼呢?能不能實際活用在生活中呢?如果可以,可以用在哪裡呢?在擁有這樣的態度後,書籍漸漸變得不同。
工具書自然是變得更有效,而講觀念的書籍也變得不同,我漸漸發現自己的處世、做事的方法與觀念變得不同,可以用更加宏觀、更加有理的態度去處理事情與回答問題。
這些改變,讓我更加認同書中所說的偷學:保持好奇心、獨立思考。
這本書讓我們擁有好奇心,而之後也實際教我們獨立思考的實際方法。
#獨立思考的方法與練習
要成為書中所說的飛機人,在心態上需要好奇心與獨立思考,獨立思考不只是推理能力,還有挖掘觀點的能力。書中介紹分享的不是推理能力的教學,而著重在挖掘觀點的介紹。
要有著獨特的觀點,書中介紹了四個方法:醞釀、整理、表達跟遺忘。一個好的觀點都至少經歷過一到兩個方法。
醞釀指的是知識需要經歷時間、需要在發散的狀態下、隨手的編輯以及自己的個性去處理知識,才能變成屬於自己的獨特知識。我們可能讀了書、背了下來,也能夠說出來,但這些知識還是要放在身上醞釀。身體會在不知覺中將這些知識跟其他知識連結,建立屬於自己的體系,而這個過程,就需要自己處於發散的狀態,把許多沒有關聯的知識排列一起,找出其中的關聯性。
整理指的有兩個重點:歸類知識跟存放知識。歸類知識就是將知識的次序與關連建立起來,像是當我們講到捕蚊燈、電蚊拍或蚊香,自然聯想到蚊子。當我們遇到蚊子的時候,就會想起這些道具,想去挑選適合的來應付這個情境。知識也需要這些關聯。
例如當我們把積極和善的心態跟與人聊天建立關聯,未來當我們跟別人交談時,自然會想起要用這個心態,就會表現出自然的狀態。
另外一個整理是存放。許多知識我們雖然知道,但是當下不需要,就會想存在資料庫中,但這個資料庫必須是自己需要的時候能夠找到的資料庫,如果要找資料卻沒有辦法從資料庫中找到,那資料庫其實也沒有用處。
遺忘的部分是本書推薦的另一件事情,因為只有經歷過遺忘,重要的、有用的知識才會留下,不重要的知識就會被淡忘,讓更多有用的知識進來;另外遺忘其實也有積極的作用,因為在遺忘之後,我們就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審視這件事情,同樣的知識會能有相的觀點。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整理成一句話,把剩下的都給遺忘,只留下最重要的觀點。為了遺忘,作者還推薦大家藉由喝酒來加速遺忘。
經歷醞釀、整理、遺忘後,重要的知識已經孕育在腦中,但如何應用?應用後是否需要調整?這個就需要作者建議的表達來調整。表達的過程非常簡單,就是跟朋友聊天分享即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實際了解這個知識對他人的用處,從而調整知識的重要程度、表達方法等等,讓我們可以更有效的活用這個知識。
#西安心裡話
在保持閱讀一段時間,會深深感受到一件事情:觀點比技巧影響更大,卻也更難練習。觀點是看不見,難以直接應用的。就像這本書所說的偷學態度:「保持好奇心」與「獨立思考」這兩個觀點,只要學會,就能變成理想的人。
但要怎麼做?
我們其實沒有具體的方法,只能在生活做遇到每件事情,都提醒自己保持好奇心與獨立思考的態度面對每一件事情,從中摸索出有效的做法,才會知道對於自己來說,正確的方法都不同。這對每個人來說,結果都不境相同。像是書中所提的「三上」:枕上、策上、馬上。
要讓自己達成在休閒時獲得發散思考,從中醞釀思考,實際的做法可能是在廁所旁邊放一本書、或是打開手機時也打開電子書、又或是放一句名言來讓自己獲得啟發。這些對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效果,只有在持續嘗試,才會找到自己的方法。
人們總想著要複製成功的經驗,所以看到甚麼商品大賣,就跟著賣這些商品。我仍記得有一本書說了一個故事:有一座沙灘上充滿著來享受陽光的人,小明發現這件事後,便在沙灘上賣起汽水,成本5元,賣一瓶30元,結果大受歡迎;在大賣後,一群人跟著在沙灘上賣汽水,結果競爭下,成本仍然是5元,但一瓶變成了6塊。
這本書教我們的好奇心與獨立思考,會使我們超越這個情況,當我們觀察在沙灘上的人們,去思考他們需要的東西後,我們就可以發現更多不同的需求,像是遮陽帽、冰沙、泳衣、扇子等等就會在我們整理思考後產生,而不像是那些不會思考,只想著複製成功的人,最終用微薄的利潤跟辛苦的勞力賺著錢,繼續的抱怨著人生的不幸。
#延伸閱讀
#感謝誌
感謝您的閱讀,您的支持與肯定,是我繼續寫作的動力,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或留言,定時留意著這個網站,我們下篇文章再見囉。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