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書封.png
#化解負面情緒的新管道
 
  「我期待讀者拿到本書,隨手翻到任何一頁,排列在書頁上佛陀所說的一字一句,就如涼風輕掠而過,不著痕跡地滲透內心,將我們的新帶往正確的方向。」
 
  作者開頭便指出這本書的用法:遇到不如意時,打開來看一段白話的經文,讓書中千百年的智慧引導自己,找到新方向。
 
  只要活在社會中,就會遭遇許多的壞事情,例如遇到總是拖你後腿的隊友;總是看你不爽的長官;或是在私底下偶爾說你壞話的同事。我們總會遇到其中一兩件壞事,這個時候,通常的解決方法是去看影片、打電動、或是找朋友出來喝酒聊天,消除當下的壞情緒。
  但這些壞事總是會重複出現,隨著一次又一次,這些壞情緒會被記住、累積,最後所有排解情緒的方法都會變得無效,最終在某一天爆發出來。
  遇到這種事情,人們總說: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人不轉;心轉。

02 山.jpg

 

  轉念自然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但誰能引導我們轉念呢?

  陷入深沉情緒的我們,肯定是沒有辦法的。朋友或親友也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分析與說明,最終還是欠缺一種深刻的智慧與力量,帶領我們超越當下的情緒,發現超然的觀點。
 
  這個時候,這本書就是你的武器。
 
  例如在生活中,你發現其他部門的同事忌妒你的成績,在偷偷的誹謗你。知道這件事讓你心情很差,覺得既生氣又不滿,同事的誹謗完全是錯誤的,不應該的,自己這麼努力,卻得到別人的否定,這世界怎麼這麼不公平!
  這時,我們可能藉由看劇或找人聊天談心事排解心情,這時情緒過了,你會覺得一天又是美好的一天。
  但當你再次看見那位壞同事時,所有的憤怒又跑回來,情緒又變得糟糕,又得去找方法排解自己的心情。
 
  這樣的負面情緒只會不斷的重複循環,甚至越演越烈。
  這個時候,隨手翻開這本書,便可能看見這句話:
 
  「無論過去或現在,沒有人是完人。無論是完全被否定,或是完全被稱讚的人都不存在這世界上。」
 
  「全被人誹,或全被讚者
   非曾有當有,現在亦無有」
 
  我們遇到的,前年前也遇過,古人也告訴我們解決方法。
  看完後,是不是心情就不一樣了?
 
  看見白話的發言,加上佛經的原文,會發現,千百年前,雖然沒有上班族、沒有科技,但人們還是會遇到同樣的問題,而已經有人把這個壞情緒總結出來,給了我們更超然的觀點去審視這件事情。

03 想.jpg

 

  到此,我們變有了新的觀點,有了放下的可能。當我們再遇到那位壞同事時,他已經成為一個不重要的沙子,我們仍然能自在地做自己。

 
  當有煩惱的時候翻這本書,我們便多一個排除負面情緒的管道。
 
 
#佛教的特質
 
  每個宗教都有一個核心價值觀,而佛教觀點,可以用〈七佛通戒偈〉裡的這句話說明。
 

04 宗教.jpg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不做壞事,遵行善事,淨化內心念頭,就是佛的宗旨。
  現代社會的人們有著許多煩惱,人們都用著轉移注意的方式,或者去跟朋友聊天,或是藉著興趣嗜好消除煩惱,若解決不了,情緒累積成疾病,就去看醫生吃藥解決。
  科學、醫療的進步解決了人們生理上的問題,當人們有了心理疾病,也可以看心理醫生,可能是用佛洛伊德、榮格等等科學的方式去解決心理問題。
 
  人們因此跟宗教隔離開來,但宗教本身也是協助人們調整心理狀態的一個手段。
  如果把宗教裡信仰的因素排除,純粹去理解其中的意思,我們就能發現一個新的管道轉換我們的心靈。
 
  但閱讀佛教經典的困難之處在於,書籍都太難找,也太難理解。佛教不像聖經,已經有大量的翻譯與推行,讓人們很輕易地可以理解內容,尋找當中最自己有幫助的思想。
  但佛教的書籍其實也不難,其實佛教跟論語很像,當佛陀死後,人們想要紀錄佛陀所說過的話,這時一位名叫阿難陀的人因為記憶很好,所以把自己記住的話說給大家聽,讓旁人抄錄,於是有了最初的經典。
  我覺得佛教經典有趣的地方在於,因為最初是阿難陀口述的紀錄,他最常記得的是佛陀對他說的話,開頭總是「阿難陀阿!」像是朋友、也像是親人之間的親密互動。
  論語本身也是學生紀錄孔子的言行,然後分門別類,成為經典。
  這本書也將這些經典內容寫在此書中,讓人們看得懂意思,也找得到原文,是想了解佛教經典很好的入門書籍。
 
  我在查找佛教經典的過程中,覺得佛教的缺點是典故很難找到來源,大部分都是以訛傳訛,這本書大部分都有引用來自於哪個經書,是比較好的入門書籍。
 
#每個人都總陷在傷痛中,尋找擺脫痛苦的方式
 
  這本書也像論語一樣,將佛經的內容進行分類,針對生活常見的情緒與自我成長,分成不生氣、不比較、不貪求、改變業、慎選友、知幸福、察覺自我、關照身體、變得自由、學習慈悲、悟、面對死亡等十二項人生面向,我們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去閱讀這些領域的文章。
 
  書中開頭是以不生氣作為首選,我自己在翻書的時候,也常常翻閱不生氣的內容。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容易讓人產生情緒,而人們最常出現的情緒,就是生氣。
 
  無論是大人、小孩或是老人家,當事情出現變化,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第一件事情往往是生氣。在文章開頭也是用不生氣作為例子。
 
  另外我喜歡的領域是察覺自我,這裡的內容就像一面鏡子,照出自己的不足與自滿的地方,可以讓我把內心多餘的、有害的念頭給排除,從零開始繼續自我成長。
  例如開頭的「人很難察覺自身的缺點」,這總會提醒我,當我看見別人的不足,糟糕的地方時,我自己本身也有許多缺點,不要自滿或者是去責備對方。
  在「必須做心的主人」那段,也在提醒我不要被自己的情緒所控制,讓自己用超然的觀點去閱讀自己的情緒,保持內心的平衡。
 
  偶爾內心煩悶,或者是抱怨天道不公時,翻開這本書,總能讓內心的情緒慢慢的消散,再重新面對這些事情時,就能保留更加超然的態度去面對。
  這些排除情緒都不是轉移注意力,而是調整自己的心態,讓內心變得更加堅強,產生不一樣的念頭去面對重樣的問題。
  這樣,才算是解決了問題。
 
#西安心裡話
 
  隨著科技、社會的進步,宗教逐漸變成小眾文化,人們聯想到宗教,大都是負面的社會新聞,或是慈善事業。但撇開這些事情,宗教的內容本身就是引導人們向善的文字,如果能善用這個文字,我們也可以學習擺脫生活的煩惱,成為自主的人,而不是被社會、環境與壓力影響忙碌的,不自由的人。
 
  我最近在面對煩惱時除了翻開這本書,最常用的是《十分鐘入禪休息法》裡介紹的放鬆方法。我不見得會做到十分鐘,但只要照著步驟,一步一步地執行,內心的煩惱就會被拔除,就像拔除雜草一樣。如果想要釐清事情,我會去看《思考整理學》來檢視自己的想法,讓煩惱變成具體的問題,讓問題找到可以解決的方案。
 
  隨著大量閱讀,書中內容會慢慢彼此交互,產生全新的觀點與想法。也更加了解每一本書提供的知識、技能與價值觀。
  帶著這些體悟,再閱讀這本超譯佛經,就更能感受到佛經的觀點。
  這本《超譯佛經》,把佛經寫得白話通俗,讓我們產生全視、超然的視角,產生擺脫痛苦與迷茫的機會。
 
#延伸閱讀
#感謝誌
 
  感謝你的閱讀,你的支持與肯定,是我繼續寫作的動力,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或留言,我固定每周會分享一篇閱讀心得,那我們就下篇文章再見囉。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安薩斯西安 的頭像
    安薩斯西安

    安薩斯西安 生活娛樂頻道

    安薩斯西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