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與戰爭其實只在一線之間
我們生活在和平的時代,手機、網路的發達與便利讓我們能隨時溝通、購物,過著舒適的生活;同時我們也得知世界上各個角落發生的危難與戰爭。我們不再只知道自己的世界,同時我們也知道其他國家的繁榮與衰敗。
生命危險似乎離活在這個高科技時代,又住在台灣的我們很遙遠。但科技再高,人與人之間仍然會有衝突,而且除了人禍,天災仍然是我們科技無法對抗的事件。尤其身處於台灣這個板塊交界的海島,除了政治上的衝突,還有地震、颱風、土石流等等各種天災。當災難來襲時,我都也要有所準備,獲得自保的能力。

除了天災會帶來生命的危險,那些隱含在和平之下的衝突也需要要注意。戰爭離我們生活的地方很遙遠,實際卻離我們這個世界很接近。世界上其實都在爆發著大大小小的戰爭,許多的武裝衝突、國家衝突都在上演。以色列、葉門、巴基斯坦其實都在上演著戰爭,當我們處於那種極端的環境下,死亡隨時都會發生,我們更加需要作出準備,避開任何的危險。受傷可能只需要幾個月就能回復,但死亡就是遊戲結束。

看著別國爆發的戰爭可以讓我們警惕,而且,可能就在我們不知情下,戰爭就會突然爆發。最著名的例子自然是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戰爭。在2022年美國警告住在烏克蘭的人民離開後,普丁就發兵進攻烏克蘭。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爭下嚇壞了世界上每個人。兩個文化上極度相近的國家,仍然會因為政治與國家的利益而發生戰爭。
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係,接近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兩個在文化背景與歷史脈絡極其相近的國家,可能因為政治與國家的利益而發生戰爭。
我們都不希望發生戰爭,但當戰爭來襲,我們也需要有所準備。
當天災發生時,如果我們做好十足的準備,就可能在危難中存活。例如準備好緊急避難用的急救包,當天災來襲,建築物倒塌,我們可以躲在安全的地方,用緊急的存糧生存,直到救援到來。
同樣的,若戰爭發生時,我們也可以藉由準備,讓自己跟家人能夠彼此聯絡,躲到安全的地方,避開危險的區域,用我們準備的資源等待著戰爭結束。而且戰爭與天災不同,其實戰爭前有許多的徵兆,如果我們能夠先看出徵兆,讓自己保持先機,就能在戰爭爆發前先離開當地,更能夠保存自己與家人的安全。
戰爭比天災更加危險,但同時也更加能夠準備。
無論天災或人禍,道理都是相同,存活的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
#該觀察甚麼又該準備哪些
這本《小老百姓的戰場行動守則》就是教你如何準備的書籍,這本書從戰爭前的跡象,到戰爭後的準備都列出詳細的資訊與圖表說明,讓我們能夠清楚當戰爭發生時可能會遇到甚麼狀況,以及該如何避開。
這裡也互會解說該如何找出跡象、以及當開戰時應該做哪些重要的準備,其他的細節希望有興趣的人可以購買來閱讀。

在開戰前,其實許多國家都會提出警訊,例如烏克蘭戰爭爆發前,美國的大使館就已經提早撤離,並且將該地當作緊戒區域,提醒民眾不要前往。當然台灣當地的媒體新聞可能沒有如此及時,我們可以藉由CNN、BBC等外國的網站來閱讀資訊,如果有這類的消息,一定會被公布成頭條讓人們可以簡單讀取。尤其台灣是個外國遊客都喜歡來的地方,有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成為新聞。

當我們掌握到新聞,有資源的自然可以先離開這個地方,等待戰爭結束再回來。但如果我們沒有資源,還是要待在這個地方時,我們也可以有所準備,讓自己處於安全的位置,等待戰爭結束。當兩國交戰,並不會主動攻擊平民,而是以戰略目標為優先,所以我們只要避開重要的戰略設施,就能長期待在住家,等待戰爭結束。
那我們的住家安不安全呢?這個部分可以用開放式安全圈來考量,這本來是用來護衛重要人士的規劃,但同樣可以套用在住家區域中,距離依照手槍、步槍的射程作為範圍,分成紅區的近距離、橘區的中距離以及步槍所及的遠距離。依照住家為規劃,在住家內部就是紅區,住家周遭占地為橘區,附近即為黃區。我們可以藉由這個區域,去考量可能會遇到的危險,並且做出緊戒。

圖片來源:本書內容
當戰爭開始時,我們可能面對到以下的情形:沒水、沒電、沒瓦斯、沒有食物、沒有汽油、網路與通訊設備中斷的情況,而且可能是在上班的時刻,我們會需要設置緊急避難點,最好設置三個,讓大家依照先後順序與狀況逃離到最近的場所集合。
當我們集合一起,並且回到家中,如果遇到上述甚麼都缺的情況,最好有個隨身急救包以及儲備資源,我們可以以家人為單位列出所需的補品。詳細的隨身急救包書中也有詳細地列出。
圖片來源:本書內容
#戰爭發生中最大化求生機會
當戰爭真的發生,而且敵軍真的進攻至平民區時,只要做足準備,仍然可以增加存活下來的機率。在平常生活中的未雨綢繆可以減少麻煩事情的發生,而在戰爭這種極端危險的狀況,未雨綢繆就是活與死的差別。
戰爭發生時,我們可能會遭遇到持槍的軍隊、襲擊的飛彈、手榴彈或是化學武器,這些武器都是用來殺害人類的武器,一旦在身旁爆炸,那肯定是會死亡。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減少這些衝突在我們身邊發生,以及發生時我們可以找到保護自己的方法。
當有飛彈、手榴彈等範圍武器出現時,作者建議要靠著掩蔽物壓低身體,如果在室內的話就要遠離窗戶,將床推至窗邊,並且要關上窗廉。這時我們也要採取防禦姿態,摀住耳朵,腳朝著危險的方向,張開嘴巴避免衝擊波造成耳內壓力太大。

除了飛彈外,書中有提到美國人在遇到持刀歹徒的原則,就是看見有武器時要大聲提醒身旁的人注意,並且可以利用身旁的包包互助自己,要注意自己的四肢要能夠在包包的保護範圍內,讓包包微微離開自己創造緩衝空間。
若是對方有持槍,行動的速度就要放緩,對方不會在第一時間發動攻擊,當對方確認你是安全無害的,就有討論的空間。現實的槍戰不是電影的槍法,我們也不是主角,沒辦法在任何情況下都躲掉子彈的攻擊。
當這些充滿野性與慘忍的時刻發生時,我們仍然可以藉由一些法律來保護自己。若你面對的是士兵,其實有所謂的國際公約,其中就包含著許多的禁止條款。維基百科對於戰爭法的說明如下:
「戰爭法中眾所周知的禁止條款包括禁止攻擊標有紅十字、紅新月或與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相關的其他標誌的醫生、救護車或醫用船隻。另外還禁止向舉白旗的人員或車輛開火,因為白旗表示有意投降或想要談判。在這兩種情況下,受紅十字或白旗保護的個人應保持中立,不得參與軍事行動;事實上,在白旗或紅十字的保護下從事戰爭活動是違反戰爭法的行為,構成背信棄義罪。不遵守這些規定會導致喪失受保護地位,而且會使違反此規定的個人成為合法的軍事目標。」
這些法條都可以成為保護自己,提醒對方不要做出危險行動的機會。但也有許多險惡的人性是人們難以避免的,尤其是女性在戰爭發生時都處於非常危險的情況,作者提出這個時候就要保持低調,衣服最好穿長袖包裹、頭髮要剪掉,保持臉色骯髒,讓人無法認出性別,這樣也可以增加存活的機率。
#西安心裡話
身在台灣要面對許多天災人禍,我們都不希望戰爭的到來,但是當戰爭真的到來,我們也要有所準備。這本書就是一本教你如何準備的書,如果真的想要了解更多細節跟準備,可以參考這本書,如果只是想要了解大概,那麼這篇文章應該能夠提供大部分的觀念。
我覺得最需要準備的東西自然是避難包跟地圖,讓家人們無倫發生甚麼天災人禍,都至少有一段時間能夠維持自己的生活,等待救援的到來。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雖然覺得很多的內容可能不會發生,但也會擔心萬一發生的時候我有沒有足夠的準備能夠應付這些狀況,想著想著,最終我誠心誠意的期望,台灣能夠永遠與戰爭隔絕。
#延伸閱讀
#感謝誌
感謝你的閱讀,你的支持與肯定,是我繼續寫作的動力,我不定期於每周分享一篇閱讀心得,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或留言,那我們就下篇文章再見囉。